中國時報【趙靜瑜╱台北報導】
20年前,作曲家金希文創作《第三號交響曲》,鋁擠型標題為「台灣」;20年後,這首作品將首度由國家交響樂團(NSO)音樂總監呂紹嘉帶著遠颺,隨國家交響樂團赴歐洲進行5國6城的演出,讓國際聽見「台灣之音」。
金希文作曲 反應民心
應比利時克拉拉音樂節(Klara Festival)之邀,國家交響樂團第三度赴歐巡演,到波蘭、德國、奧地利與法國展開為期15天的演出。首場在布魯塞爾克拉拉音樂節演出。除了金希文第三號交響曲《台灣》,台中鋁擠型還有德沃札克第九號交響曲《來自新世界》,並和小提琴家陳銳演出浦羅柯菲夫《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》。另一套曲目則是與法國鋼琴名家薩洛(Alexandre Tharaud)演奏拉威爾《G大調鋼琴協奏曲》。
「當時兩岸關係非常緊繃,還有飛彈對峙,當時受旅加華僑陳慧中委託創作這首作品,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寫完。」金希文說,《台灣》交響曲1996年首演,希望真實反映台灣的處境,第一樂章表達台灣被掠奪的歷史。第二樂章將台灣民謠〈雨夜花〉嵌入曲中,傳達台灣人的心情。最後樂章強化台灣人不畏懼苦難,勇敢往前邁進鋁擠型工廠。
台灣多災難 不會絕望
「台灣雖然飽受災難,人民卻不曾放棄希望,希望歐洲樂迷能有共鳴。」金希文說。
呂紹嘉表示,鋁合金材料兩年前樂團錄製專輯,選了金希文這首作品,「這次排歐洲巡演的曲目,我心裡的第一首選就是這部作品。」呂紹嘉說,這首曲子有台灣人的史觀、悲情、失望與希望。
呂紹嘉說,這首曲子全長半小時,編制完整,曲中有著「控制過的混亂」,〈雨夜花〉的旋律在曲中依稀可聞,卻透過變形的方式呈現,「〈雨夜花〉的主要幾個音可讓團員即興演奏,最後會回到一個設定好的旋律;雖然管樂吹奏〈雨夜花〉,卻經常被無情的暴裂銅管打斷,對台灣過去的命運做了最好的詮釋。」
5國6場演出平均票房已達8成,NSO執行長邱瑗表示,要籌組出國預算不易,鋁棒「政府支持一部分,其餘得靠贊助跟票房。」NSO隸屬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昨也出席為樂團加油打氣。3月15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「來自台灣—2017歐巡行前音樂會」。
留言列表